2014年2月18日星期二

姓氏的主要來源



  姓氏的來源相當復雜,主要有以下幾八字免費種:

  (一)最早產生的姓多帶女字旁。如炎帝姜姓,黃帝姬姓,少昊嬴姓,虞舜姚姓,夏禹姒姓等。

  (二)以國邑為氏。如周朝建立後,天子大封諸侯,包括同姓宗族和異姓功臣以及夏、商王朝的子孫。這些人得到大小不同的土地,建立了許多諸侯國,魯、衛、晉、滕、虞等姬姓國;齊、宋、陳、焦等異姓國。諸侯國的君主還可以把自己的土地再分封給卿大夫,稱為“采邑”。這些卿大夫勢力逐漸壯大,又建立了自己的國家,如韓、魏、趙等。這些國名後來都成為氏。以趙為例,其祖造父,為周穆王的車夫,本姓嬴,與後來的秦姓名學國國君同祖。相傳穆王西巡,造父趕車,很好地完成了任務,穆王以趙(在今山西省洪洞縣)地賜封造父,因以為氏。京劇《趙氏孤兒》即寫晉景公時趙朔被殺,其妻遺腹生趙武,趙氏家臣公孫杵臼和趙氏友人程嬰為保趙氏遺孤,定計以程嬰之子代趙武受戮,而將趙武藏於山中。後趙朔平反,趙武復位,傳三世而為趙襄子。趙襄子於公元前475年始建趙國,初都晉陽(今山西省太原市),後遷邯鄲,成為戰國七雄之一。因此,中國的趙姓起於山西,盛於八字河北。西漢時的姓名學免費南越王趙佗、三國時的趙雲和宋太祖趙匡胤都是今河北人。

  (三)以官職為姓。如司馬、司空、司徒、司寇、史、理、錢、宗、帥等。以司馬為例,與程同出一姓,其遠祖為顓頊的曾孫重、黎。周代封重、黎之後於程(約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),以程為氏。周宣王時有程伯休父出任司馬,後人遂以司馬為氏。司馬遷、司馬懿、司馬光均為其後裔。

  (四)以祖父或父親的名或字為氏,這是宗法制的明顯特點之一。根據宗法制的規定,天子的兒子稱“王子”,王子的兒子稱“王孫”,王孫的兒子則以其祖父的名或字為氏;諸侯的兒子稱“公子”,公子的兒子稱“公孫”,公孫的兒子也以其祖父的名或字為氏。如周景王為天子,其子為王子、名朝,而王子朝的孫子就以朝為氏,後寫作晁。這類姓有牛、關、何、豐、樂、仇、虞等。

  (五)以排行次第為氏。這也是宗法制的一種體現。周代以孟(伯)、仲、叔、季作為子孫排行的次序,其後裔則可稱孟氏、伯氏、仲氏、叔氏、季氏。

  (六)以爵號、謚號為氏。爵號以王、侯二氏最為突出,特別是王氏的來源不止一處,但都與先祖封王或稱王有關,故有姬姓王,子姓王、姒姓王,還有少數民族的王,在中國成為一個大姓。謚號如文、武、穆、桓、閔、簡等。如宋武公之後人以武為氏,宋穆公之後人以穆為氏,齊桓公之後人以桓為氏,等等。

  (七)以居住地為氏。這一類人沒有資格得到封賞的土地,便以所居住的地方為氏。如住在傅岩的人以傅為氏,住在池邊的人以池為氏,住在柳下的人以柳為氏,此外,還有西門、東郭、南宮、東方等。

  (八)以職業或技能為氏,如張、屠、陶、甄、史、巫等。在夏、商、周時代,這些人相當於低級貴族,不得封土,但可稱氏,當時稱作“百工”,後人即以其從事的職業為氏。

  (九)以事件為氏。這類姓氏不多,但卻很有意思,如李氏,其祖為少昊的後裔皋陶,免費姓名學本姓嬴,在堯、舜時任理獄官,掌刑獄,後人以官為氏,稱“理氏”。商末理征因得罪紂王被殺,其子理利真逃往山中隱居,以一種樹的果子為食,即木子,諧“理”的發音,其後人就改為李氏。相傳老子即為理利真的第十一世孫。漢武帝時有丞相田千秋,年老而未退休,皇帝特許他乘車入宮,時人稱為“車丞相”,後人即以車為氏。

  (十)避諱改氏和皇帝賜姓。這種情況也不少。如唐玄宗李隆基即位,姬姓改為周姓;唐憲宗李純即位,淳於姓改為於姓等。皇帝還常常把所謂“國姓”賜給自己的功臣,以示殊榮。如唐代的許多開國功臣都姓李,如徐世勣改為李勣,世字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諱而不稱。另外,賜姓也可以作為一種鎮壓手段,如隋代楊玄感謀反被殺,賜其後人為梟氏;武則天即位,賜唐中宗的王皇後為蟒氏。

  (十一)由少數民族的稱呼轉化而來,成為雙姓的一個組成部分。如宇文、鮮於、尉遲、慕容、長孫、賀蘭等。北魏孝文帝實行民族融合政策,命令鮮卑人改姓,皇族拓跋氏改為元,其他貴族改為穆、陸、賀、劉、樓、於、尉等;隋唐時有西城九姓小國,歸唐以後以其國名改為康、曹、石、何、史、安等九姓,安祿山、史思明即其中兩姓。事實上,現存的許多姓,如張、王、李、趙、劉、曹、吳、羅、包、何、葛、金、關、佟、康等既是漢族的姓,也是少數民族的姓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